第13章 史无前例
周县令再次出现在关家的庄子时,已经七八天后了。
此时,关家的夏收,已经进入了尾声。
这会儿,他的旁边还跟着一伙人。
看那小老头儿对那伙人恭敬的态度,关雎估摸着,这伙人来头不小,最起码官儿比周县令大。
果然,到了跟前双方一介绍,方知新来的这伙人竟然是京里来的。
其中为首的还是司农寺卿的陈卿正,听说是正三品。
关雎对这时代的官员品级没什么研究,她推测这位爷的官职,大概相当于她前世的农业部长。
反正是个大官儿!
封建时代的官儿,甭管大官小官,只要是官儿都得敬着,得顺着毛吹。
这也是她魂穿到这个世界,这么多年来,做了那么多出格的事情后,还能带着关家平平安安苟到如今,所奉行的金科玉律。
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不是她怂,自古民不与官斗。
在这个封建时代,行事尤其要小心。
三观不合没关系,律法必须得遵循,否则一个不小心,容易九族消消乐。
陈阳泉主管农事,又是个爱才的。
因着从前关雎发明的那些个,对大越的农事发展非常有利的农具,他对关雎的印象非常好,甚至神交已久。
因此,此番见着关雎,尽管对方只是个平头百姓,陈阳泉仍然对关雎十分客气,甚至敬称她为“关家主。”
他手下端着的托盘里,放着两穗稻谷。
一穗是关家庄子里产的,一穗子是其他百姓田里采的。
关家产的谷穗,长度几乎是普通穗子的两倍,谷粒也要密集大粒的多,而且粒粒饱满,几乎没有什么秕谷。
陈阳泉将这两穗谷子拿着手里比了又比,看了又看。
终是忍不住赞叹道:“关家主,当真是好本事啊。
我陈某人佩服的人不多,关家主算是一个。”
陈阳泉顶着烈日在关家的庄子里晒了一天,又亲自看着打下来的谷子过秤称重。
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