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战国四大名将之武安君白起② (第2页)
,那么将使诸侯来援。
所以他认为“臣见其害,未睹其利”
。
范雎听后,惭愧地退出,将白起的话告诉了昭襄王。
昭襄王说:“没有白起,我就不能灭掉赵国了吗?”
于是在秦昭襄王五十年,昭襄王继续增兵,改派王龁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
楚国派春申君黄歇同魏信陵君无忌率兵数十万攻秦军,赵军常派出轻锐的小股部队骚扰秦军后方,秦军伤亡惨重。
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臣的计谋,结果如何?”
昭襄王听后大怒,亲自去白起府上,强令他出兵,说:“您虽然有病,也得勉强自己卧着为寡人带兵。
有了战功,这是寡人希望的,会重赏您。
如果您不去,寡人就会怨恨您。”
白起叩头道:“臣下知道去了即使没有战功,也可以免除罪过。
如果不去,即便没有罪过,也免不了被杀。
然而臣下只是希望大王能够看一看臣下不高明的计策,放弃赵国,让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以应付诸侯之间出现的变故。
安抚恐惧者,攻打傲慢者,诛灭无道者,以此来号令诸侯,天下就可以平定,为什么一定要把赵国作为首先进攻的对象呢?这就是所说的被一个大臣屈服却战胜天下人。
大王如果不详察臣下的愚计,一定要在赵国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以致于降罪臣下,这也是所说的战胜一个大臣,却被天下人屈服。
战胜一个大臣的威严,同战胜天下人的威严相比,哪个更大呢?臣下听说贤明的君王爱惜国家,忠诚的大臣爱惜名誉。
破碎的国家不可能重获完整,死去的人不可能死而复生。
臣下宁愿受重罚而死,不忍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
希望大王详察。”
昭襄王听后,没有答话就离开了。
随后范雎再度请求白起复出,白起仍称病不起。
昭襄王于是将白起贬黜为士伍,放逐至阴密。
由于病体不便,白起并未立即启程。
三月后,秦军战败消息不断从邯郸传来,昭襄王更迁怒于白起,命他即刻动身不得逗留。
白起只得带病上路,行至杜邮,昭襄王与范雎商议,以为白起迟迟不肯奉命,“其意怏怏不服,有余言”
,派使者赐剑命其自刎。
临死前,白起仰天长叹:“我对上天有什么罪过,竟落得如此下场?”
良久之后,他又说:“我本来就该死。
长平之战,赵军降卒几十万人,我用欺骗的手段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这就足够死罪了!”
说罢便引剑自刎。
时为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
武安君白起,号称人屠,战国时期统计得死了200多万人。
其中一半都是出自武安君白起之手,白起可能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众多武将杀敌最多的,有意思的是据传说作为武将的白起后世间有一个了不起的子孙,那就是唐朝时期着名的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名相,真没想到,祖先是大名鼎鼎的人屠,而后世子孙却是一名流芳千古的文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