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对颜复说道:“那是我祖父病重,家道中落,姨母只好嫁人做妾,方得家中转圜过来。
    我姨妈嫁的那户人家后来入京为官,现在住在积英巷,姓盛。
    原先我也不知具体情况,后来我母亲才和我具体说的。
    如今我姨母故去,只有一个表姐在世,所以来了汴京城,就该去看看的。”
    颜复听了,说道;“积英巷盛家,我倒是听过,他家原先是出过探花,然后娶了勇毅侯嫡女的,对吧。”
    李皓说道:“对呀,是那家,怎么他们家在汴京城中很有名气。”
    颜复说道:“那倒不是,只是盛紘在礼院任职,如今也是五品了。
    我与他打过交道,后面听人提起便有映像了。
    哦,对了,如今我父亲也升到了京中,任给事中,你即来了,有空当去我家拜访一下。”
    李皓回道:“自是如此,应当的。
    等先拜访完永叔先生,盛家那边还看我母亲意思,然后得空便去师兄家拜访。”
    这时颜复忽然想到了一事,说道:“对了,有一件事你要知道,如今永叔先生为翰林学士,朝中传言此次会试可能由永叔先生主持,老师既让你去拜访,想必也是存了让永叔先生教导你这些时日读书的心思。
    你去了得认真钻研些,看看永叔先生文风喜好,这样会试也能稳妥些。”
    李皓听了,心里一动说道:“还有此事,那看来是要花心心思,专研永叔先生的文风了。”
    颜复说道:“你注意便好,我也不打扰你了。
    这些时日你们先安顿下来,过些时日我再来找你。”
    然后起身离开,李皓跟着出门送客。
    然后便也回去休息了,这一睡便睡到了要好太多了。”
    李皓听后,心里一动至少明白欧阳修不洗什么文风了,而后谦虚答道:“叔父谬赞了。”
    而后欧阳修便与李皓又聊起秦夫子,知道秦夫子不愿上京。
    说道;“秦兄为人坦荡,只可惜被这官场所伤,一身抱负难以施展。”
    欧阳修后来还与李皓讲起当年与秦夫子同殿为臣,共同参与庆历新政之事,说完感慨良多,只不知是为秦夫子还是为了失败了的庆历新政。
    等过了好一会,看天色不早了。
    欧阳修问道:“今日就在我这用午膳吧,下午我给你讲些会试事项,然后出些题目你做来看看。”
    李皓答道:“今日就不打扰叔父了,我家在汴京有一门亲戚。
    约好下午要与我父母一同前去拜访,要不请叔父先出些题目,我带回去,等做完后便再来叨扰。”
    欧阳修听后,说道:“也好,那我先出十题,你做完后便来给我。
    到时我来给你讲解,另外你也不要拘泥于俗礼,到时直接来便是。
    我会和下人安排好,若我没放衙回来,你便自到书房去待着,看看书。
    这些时日,你叔母和我的几个儿子有事回了老家,等过些时日他们回来后,我与你介绍。”
    李皓行礼应是,而后接过题目收好。
    回到门房接回符登便回府去了。
    等到了府邸,卫氏这边已经准备了一堆礼物,要一起送到盛府去。
    李皓看了说道:“母亲,这样是不是太张扬了些,母亲不是说表姐在府中处境不是很好吗,如此大张旗鼓,对表姐未必是好事呀。”
    卫氏说道:“你表姐从小受苦,我难道给她多备些礼物,涨涨脸面还不行吗?”
    李皓听后回道:“母亲,我不是这个意思,礼物自然是要送上,但不用这么多。
    其他的还不如折成银票细软,到时私底下给表姐多好。
    这样一来表姐脸面不缺,二来也能得些实际的好处,岂不两全其美。”
    卫氏想了想,可能也觉得对,便让人收了一些下去。
    等一切安排妥当,便一同出发往盛府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