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夜的联欢会是矿上的保留节目,年年都要闹上一回,在这个缺少娱乐节目的时期是非常热闹的。
    很多外人会来凑热闹,而更多的是矿场工人及家属。
    台上的舞蹈和歌曲都是林安雅陌生的。
    这也难怪,六十年代曾被评选出的“22明星”
    已经老去,或者在浩劫中损伤。
    而现在符合“大众审美”
    的明星都还处在大红脸蛋长辫子、艰苦朴素正能量的定位,至少林安雅熟悉的刘欢一代还未兴起。
    带着方言的红歌、惹人脸红的情歌、丰收庆贺的赞歌回荡耳边,让她不知不觉中神入其中……
    大年初一,很多亲友上门拜年,林父这边的亲戚很少,大多是林母的娘家人和厂里的好友。
    当然,今年讨论的话题总离不了三个大学生,这在哪儿也是独一份儿的。
    林父的工作任务不轻,刚过初三就没得休息了,而兄妹三个人的开学日期也渐渐逼近。
    于是林母这几天都在忙着准备行李。
    一床被褥在这时已经算是非常重要的家产了,很多人家从小就是盖一床被子的。
    这一次林母狠很心添了些新棉花将三个人的旧棉被重新弹了一遍,又添置了一些生活用品。
    林安雅没想到自己做几天火车去首都居然还要带这么多东西。
    “妈,这些、这怎么拿啊?”
    林母少见多怪的嗔道:“这我还嫌少呢!
    你当是你下乡啊,有你干妈家照顾。”
    “到了bj,人家都有你没有,看你不干瞪眼。
    也不知道人家哪儿东西怎么买?贵不贵?那可是首都啊……”
    “好在你爸的配给多,这些你先拿着用,不够了再买。
    我说丫头,你可别舍不得,该用就用,钱不够了就发电报回来……”
    林母的絮叨停不下来,最后还是多给两个小的多带了些防身钱,毕竟去的远自己够不着,不想老大离家近。
    过了年已经是二月中旬,再是不舍林父林母也只能目送三个孩子上了车。
    到了省火车站,有着录取通知书买车票还是很方便的,林向国送了两个弟妹上了车,看着缓缓启动的火车渐渐加速,自己也转身离开。
    “咣当,咣当”
    火车行驶在陌生的轨道上,路上的景象缓缓后退,林向民新鲜过后就失了兴趣。
    “小妹,你饿没?我包里有干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