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烟料想不到,探查情报的工作竟未涉足文化司之外便大功告成。
    此行访韩,伴有华韩文化盛筵之举,意在利用时机,为两国间包括剧目影视、墨宝音律、民间工巧及旅游产物等构建交流合作之桥梁。
    此为对外文化交流局的核心职责,是以同团商议之际,文化部内部亦有人士随行。
    初时,韩方文化观光部之人提及其新元首钟爱华夏古典诗集,特别提及《江月照皓茫》,称其总统亦对诗卷有所品读。
    随即,此事经文化部与礼宾司上报决策,被确立为国家礼物之一。
    除这本诗词集外,还备有一幅绣锦牡丹的金陵绣屏,以及一件镶嵌掐丝珐琅的赏鉴瓷瓶——在林海文原界的它以“景泰蓝”
    称呼,然因历史变革,明朝景泰之盛世不再,此名号也随风逝去,还原了以工艺技艺定名的方式。
    林海文接到柳青烟电话之时,刚好与穆文讲罢。
    并非责问,但也算得上有几分质询之意。
    林海文令牛云霞拒接李泽超的来电,不悉回家的他究竟如何述说,只言片语终究又传递到穆文耳边。
    “是他语气不善?”
    穆文含笑两声,电话那头,林海文翻了个眼,“你知晓,李江老师于四十五岁方有了他,平时颇有些宠爱,故性子不那么平易近人。”
    “李老师怎么会这么大年纪才添子女?是否一门心思想要专注于歌唱事业发展啊?真是值得敬佩呢。”
    “……”
    穆文稍作停滞,“不全是,李老师的现任夫人是后来认识的,之前他还有个女儿。”
    “中年改弦更张,娶新欢为妻,乃是人生快意之事。”
    或许是未曾如此与他人谈论过李江,穆文一时口拙,转而掠过这话题:“咳,就是李超向家中说给你打了几次电话,都没通,要你回复你也未复。
    我便想或许他的言语表达不恰当,于是才打这个电话询问下情况。
    你啊,不必和他孩子计较。”
    “孩子吗?哈哈。”
    “呵呵,我是说常人看来,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们,在咱们眼里还不是孩子吗?当然,你可不是一般年轻。”
    穆文为林海文一笑才如梦初醒,毕竟林海文年仅十九,说二十二岁的李泽超还是个孩子,颇显嘲讽幽默。
    木圭在办公室门口晃过,林海文点头示意先让他进来。
    “穆老师,我感觉咱们之间或许有些误会。
    我并未允诺过李泽超能够挂名为我的剧作编剧和副导演,我也无法理解他何来的底气有资格挂名。
    就连老师您是如何考虑而提出此事,我也不明了。
    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这事没门,别说李泽超,哪怕是李江李老师亲自提出,也是不行的。
    至于李泽超的口吻,我没理会,所以不了解,我助手确有接到过电话,不过回电之类的事情,我倒不认为有何必须。
    穆老师,我还有其他事,不便耽误您的时间了,好吗?”
    电话挂断。
    积分-恶人+200,来自中国作家协会穆文。
    “你说这些人头脑怎么会有问题呢?”
    林海文惊叹道,对木圭道:“上来就要挂着合编的身份。”
    多个编剧合着电视剧并不稀奇,有些编剧成名之后,人们发现原来他还参与过某些电视剧、电影的创作。
    这要么是因为协助工作,要么就是沾亲带故。
    因此李泽超萌生这种念头也不出奇,但问题是他们为何觉得林海文会给予颜面?林海文虽然圈内的声誉响亮,但“好说话”
    一词并不在其中。
    “或许他们反而觉得自己是给你面子呢,看不中别人的剧集,却单单看好你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