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7(第3页)
“既然已经聊到了这里,我再跟你说些有关人的奇迹性的胡言乱语吧。”
“好。”
片音微笑。
“人的奇迹性表现为,人能捕获存在于有限生命体中那种内心的无限平和状态。
所有永恒的感受都是关乎心灵的,这要求人探求自我的命运,走向自己的内心,而无法在自身以外找到自己的神、上帝,或是道。
所谓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天赋性是万物之道,万事万物莫不因此而有其意,得其性。
诞生性要求人在生命中找到自我最终的来源与归宿。
用老子的说法,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是道。
但它本身就包含着进一步展开的接纳性,也就等于是说,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永远还有其自身的来源与归宿,道还有它的道,道之道之道…永无止境,以此类推乃至无穷,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人们称之为神、上帝、天、地、造物主,等等,在所有这一切之上永远还有开端,所有这一切都不是最终的尽头。
道之道之道以至无穷,意识到这一点尤为重要,这将有助于在人心灵中激发那种最内在、最纯粹的感受,但需要时间。
人不断探求,追溯并回归本源,但不就此停止,不以任何界限为终点,因其自身灵魂范围之深广,即便穿越所有时空,人也永不能触摸到灵魂的边界。
这也可以呼应:在生活中执着于结果往往并不明智,结果是一个瞬间的手臂上沾附的一滴水,过程却席卷一切,问题真正的答案并不在答案中。
天赋自身也是一个永不停止的动词,是一项运动,犹如胚胎般不断成熟蕴蓄,它最终要求的,是合一。
所以找到自己的人,在时机成熟之际,能够切身领悟到那种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超越时空之感,就好像完全意识到万物本就是同一个圆点,所有人都是着他自己,也是着所有人。
感受到所有人其实都一样,都是同一个人,所有人的胳膊都是同一只胳膊,嘴都是同一张嘴,感受到我们在说着相同的话,倾听着同一缕声音,发出同一阵呐喊…如果没有真切意识到万物一体,没有那种合一的感受,人仍旧能找到自己所具有的天赋中的某项甚至是某些天赋,但不会理解那个最高的自己究竟是谁。
这种过程,借用一些佛教及《易经》的概念大致可以表述为:人抵达自我内在的最深处,感受大一与万有,心物一元,达到会通和合、自性具足的状态,进入永恒常存的世界深处,在呼与吸、天与地、阴与阳的不朽更替流转中,窥见所有人类可能性的总合。
在这种时刻,人全身的灵魂都会发出呼喊:宇宙万物啊,我向你们发誓,人就是为着这样的时刻而来的,我就是为着这样的时刻才降临到人世间的。
少有人能够理解这种状态,它与信不信仰宗教无关,却也是人真真切切所能进入的。”
“而人是如何散发出腐臭的呢?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合一意识的缺乏,没有亲身感受到所有人都是一体。
在社会中不少所谓的精英们身上,傲慢会渐渐散发出腐臭,相互传染;而在精英眼里被视为下层阶级的人中,常常又如坠云雾,认为只要一心往上爬,终能万事大吉。
所有社会中最不缺乏的,当属这两类人,归根结底,都是从没有停下来探求真正的自我,没有领悟到那种合一感造成的。
人对命运唯一的尊重方式,就是要找到自己。
了解自己,领悟合一的人自然会明白傲慢的腐蚀性,他绝不会轻视他人,将人划分成各种阶层,对最上层顶礼叩拜,视最下层为草芥。
与此同时,他也会明白自己的天赋是远非单靠自身努力就能得来的,明白生活不仅具有独特性,也富于偶然性;明白自己所具有的天赋,正是万事万物无时无刻共同努力的结果。
由此,他不可能孤立自傲,不关心他人,且这一切要求他必须付诸行动,就像呼与吸,就像你从万物中获取,随即出于本然,回应万物;出于本然,升起对他人的爱,你的灵必然要求你在行动中回应你所感应到的宇宙之爱,而远非满足于独善其身的封闭境地,因为耽于独善其身会让你痛苦,而这恰恰是那种难以忍受的痛苦,因为出于本然,你需要呼与吸,因为你没法不顺应自己的呼吸,这是一个再天然不过的本性循环。
而在整个呼与吸的过程中,你也正一步步愈加深入感受着与他人的一体,与整个宇宙深处的永恒意识近距离呼应。
因循自己的天道,人就会明白如何去爱,承担自己对他人的责任,明白如何对待一棵树,珍惜一场雨,欣赏一场日落。
不是遵循自己天道得来的一切,无论是美德、罪恶、快感、物质,抑或贫瘠或丰裕,甚至是爱,都不能最终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满足。
找到自己是必要的前提,是成长的基础。
让呼吸的空间返回一个个人本身,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才能最大化、最真实地到达个人与个人,所有人之间跨越阶级、种族、文化、教条等人人平等层面的那条道路。”
“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没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