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胜确定了合纵盟约便返回赵国,回到赵国后,说:“我再也不敢观察识别人才了。
    我观察识别人才不说一千,也有八百,自认为不会遗漏天下的贤能之士,今日竟然把毛先生给漏下了。
    毛先生一次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比九鼎大禹的传国之宝还尊贵。
    毛先生凭着他那一张能言善辩的嘴,竟比百万大军的威力还要强大。
    我不敢再观察识别人才了。”
    于是把毛遂尊为上等宾客。
    赵胜回到赵国后,楚国派春申君带兵赶赴救援赵国,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理由替赵胜请求增加封邑。
    公孙龙得知这个消息,就连夜乘车去见赵胜说:“我听说虞卿想要以信陵君出兵救赵保存了邯郸为理由替您请求增加封邑,有这回事吗?”
    赵胜回答说:“有的。”
    公孙龙说:“这是很不合适的。
    说来国君任用您担任赵国宰相,并不是因为您的智慧才能是赵国独一无二别人没有的。
    划出东武城封赐给您,也不是因为您做出了有功劳的事情,只是由于您是国君近亲的缘故啊。
    您接受相印并不因自己无能而推辞,取得封邑也不说自己没有功劳而不接受,也是由于您自己认为是国君的近亲的缘故啊。
    如今信陵君出兵保存了邯郸而您要求增加封邑,这是无功时作为近亲接受了封邑,而有功时又要求按照普通人来论功计赏啊。
    这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况且虞卿掌握着办事成功与不成功的两头主动权。
    事情成功了,就要像拿着索债的契券一样来索取报偿;事情不成功,又要拿着为您争功求封的虚名来让您感激他。
    您一定不要听从他的主张。”
    赵胜于是拒绝了虞卿的建议。
    秦军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安厘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
    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说:“赵国都很快就会攻下,谁敢救赵,秦攻下赵以后就先打谁。”
    魏王畏惧秦国,令晋鄙在邺,停军筑壁垒,不再前进。
    名义上是救赵,实际上是在观望形势的变化。
    赵胜的夫人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
    写信责怪信陵君说:“我以为你有救济别人困难的高义,邯郸这样危急,魏国的救兵不来,你却无动于衷。
    纵然你轻易地抛弃我,难道你也不可怜你姐姐吗”
    信陵君屡次请魏王发兵救赵,魏王都不答应。
    信陵君只好采用了侯嬴的意见,让魏王的宠妃如姬偷出魏王的兵符,魏国的信陵君也假托君命夺了晋鄙军权带兵前去救援赵国,可是都还没有赶到。
    这时秦国急速地围攻邯郸,邯郸告急,将要投降,赵胜极为焦虑。
    邯郸宾馆吏员的儿子李同劝说赵胜道:“您不担忧赵国灭亡吗?”
    赵胜说:“赵国灭亡那我就要作俘虏,为什么不担忧呢?”
    李同说:“邯郸的百姓,拿人骨当柴烧,交换孩子当饭吃,可以说危急至极了,可是您的后宫姬妾侍女数以百计,侍女穿着丝绸绣衣,精美饭菜吃不了,而百姓却粗布短衣难以遮体,酒渣谷皮吃不饱。
    百姓困乏,兵器用尽,有的人削尖木头当长矛箭矢,而您的珍宝玩器铜钟玉罄照旧无损。
    假使秦军攻破赵国,您怎么能有这些东西?假若赵国得以保全,您又何愁没有这些东西?您果真能命令夫人以下的全体成员编到士兵队伍中,分别承担守城劳役,把家里所有的东西全都分发下去供士兵享用,士兵正当危急困苦的时候,是很容易感恩戴德的。”
    于是赵胜采纳了李同的意见,得到敢于冒死的士兵三千人。
    李同就加入了三千人的队伍奔赴秦军决一死战,秦军因此被击退了三十里。
    邯郸得以保存下来。
    李同在同秦军作战时阵亡,赐封他的父亲为李侯。
    赵孝成王十五年,平原君赵胜去世。
    赵胜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也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