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至孝轻法 (第3页)
“后来经过官吏层层上报,楚王听闻了此事,感念直躬的信义和孝心,遂下令免去直躬父亲的死刑,最终此事以法外开恩的方式圆满解决。”
“待具体因果传入孔夫子的耳中……孔夫子却表示十分的不以为然,原由在于,孔夫子主张【亲亲相隐】,【至孝为先】,也就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孔夫子认为,那个直躬就不该揭发自己的父亲,此为不孝之举,又何谈信义呢?”
……
在儒家看来,孝乃百善之先。
若你胆敢不孝。
那么你的一切行为,就都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站在孔夫子的角度。
孝忠仁义,由内至外。
顺序不可颠倒。
不然。
人人乱孝且义。
人人乱孝求忠。
岂非民将不民,国将不国?
孝一乱,仁义礼智信都会跟着乱,进而让整个儒学共识体系不再稳固,国家社会定将出现各种纷纷扰扰。
所以。
孔夫子并不推崇直躬的信义和仁孝并行,而是应当仁孝在先,信义在后。
亲亲相隐。
父子相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