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全力应对天灾的紧张时刻,天象也出现了一系列异变,引了百姓的恐慌。
    夜晚,天空中时常出现奇异的星象,有的星辰闪烁不定,有的星辰排列成诡异的形状。
    白天,太阳有时会被一层奇异的光晕环绕,光芒也变得忽明忽暗。
    “看那太阳,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是不是又要有什么灾难降临?”
    百姓们指着天空,惊恐地说道。
    这些天象异变在民间引了各种猜测和谣言。
    有人说这是上天对大秦的警示,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即将来临;还有人说这是朝代更迭的预兆,大秦的气数已尽。
    这些谣言在百姓中迅传播,使得本就人心惶惶的局面更加严峻。
    在朝堂上,大臣们也对天象异变议论纷纷。
    一些大臣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建议朝廷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祈求上天的宽恕。
    “陛下,天象异变,乃上天示警,当举行隆重祭祀,以安抚神灵,平息天怒。”
    一位信奉天命的大臣上奏道。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认为,天象异变可能是自然现象,应该从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和解释,而不是盲目地进行祭祀。
    “陛下,如今当务之急是救灾和重建,祭祀恐非解决之道。
    我们应组织天文学家研究天象,找出其背后的原因。”
    一位主张科学的大臣反驳道。
    胡亥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深知百姓对天象的迷信,如果不采取措施,恐慌情绪将进一步蔓延,影响救灾和重建工作。
    但他也明白,单纯的祭祀可能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经过深思熟虑,胡亥决定双管齐下。
    一方面,举行一场庄重的祭祀仪式,以安抚百姓的情绪。
    他亲自率领大臣们前往天坛,向上天祈祷,表达大秦朝廷和百姓战胜天灾的决心。
    另一方面,组织国内的天文学家和学者,对天象异变进行深入研究。
    “朕既要稳定民心,也要探寻天象异变的真相。
    无论结果如何,大秦都将坚定地面对一切困难。”
    胡亥对大臣们说道。
    在众多的重建工作中,水利设施的修复显得尤为关键。
    南方的洪水和北方的旱灾,都凸显了水利设施对于抵御天灾、保障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的重要性。
    在南方洪水灾区,许多堤坝、水闸和灌溉渠道在洪水中被冲毁。
    洪水肆虐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设施阻挡,灾情进一步扩大。
    因此,修复水利设施成为防止洪水再次泛滥、恢复农业生产的要任务。
    朝廷调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水利设施的修复工作中。
    征调了各地的能工巧匠,运来巨石、木材、泥土等建筑材料。
    工匠们先对被冲毁的堤坝进行修复,他们将巨石一块块地堆砌起来,用糯米浆和石灰混合的黏合剂固定,使其更加坚固。
    同时,修复和加固水闸,确保能够有效地控制水流。
    “这堤坝一定要修好,不然下次洪水来了,我们又要遭殃。”
    一位参与堤坝修复的工匠说道。
    在修复灌溉渠道时,工人们清理了渠道内的泥沙和杂物,重新修整渠道的底部和两侧,使其更加通畅。
    为了提高灌溉效率,还对部分渠道进行了拓宽和加深。
    在北方旱灾地区,水利设施的修复重点在于打井和修复灌溉系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