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了粮,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姜芙头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为什么古代农民辛苦一年,却要挨饿半年。
    因为地产不丰,因为天灾人祸,更因为粮税苛重。
    此外,秦国除了秋粮,还有夏税,百姓们要种麻,种麦,但并不是自己吃用,同样是为了上缴。
    即便这样,大伙私下里还念叨着要知足。
    据说魏国和吴国这两年一直在打仗,赵国那边更是时不时被蛮子骚扰,老百姓苦不堪言。
    每次家里的哥哥们一说起这些,姜芙就立刻竖起耳朵,很想多听两句。
    但姜老太显然不许他们乱说,她总是虎着脸教训人:“关你啥事?闲着你了?皮痒痒就去干活!”
    害得姜芙的好奇心总是刚冒起来一点点小火苗,就只能被迫熄灭了。
    秋粮交上去没几天,小田氏发动了。
    姜老太一边打发姜满囤去邻村请稳婆,一边让苗氏去擀面条,煮鸡蛋。
    自己则去烧了一大锅开水,抓紧时间给小田氏用干净的热帕子擦了手脸和下身。
    小田氏当初头胎生产就不慢,这是第二胎,她觉得会比生牛毛的时候更快。
    果不其然,吃了两个鸡蛋,一大碗面条,小田氏缓了缓,稍微使使劲儿,就在稳婆的帮助下,又生了个儿子。
    孩子不大,也就四斤多,好在哭声很响。
    姜老太抱过孩子:“愁生不愁养,娃娃见风长,等过了白天就好了。”
    姜满囤在外面高兴地直搓手。
    姜满仓和姜满谷也跟着傻乐呵,又多了一个侄子!
    虽然早就知道大嫂这一胎生的是儿子,但亲眼看到又是另一码事。
    姜芙看着襁褓中的婴孩,眼窝微热。
    她刚出生的时候,一定也是这么小小的吧。
    人,真是奇妙的存在啊!
    像是察觉到姜芙的注视,原本闭着眼睛的婴孩迷迷蒙蒙地睁开了眼睛。
    按说他现在应该是看不到什么的,但他却一下子咧开了嘴,露出粉红色的牙龈,还冲姜芙吐了个泡泡。
    旁边的牛毛和猪毛一起惊叫:“哇!”
    姜芙生怕吓到孩子,赶紧把他们赶到旁边:“去去,你俩以后不许吱哇乱叫的,吓到弟弟。”
    牛毛和猪毛不舍得走,还想看,哥俩一起求她:“小姑姑,我们不叫,我们看弟弟。”
    三个人围着新鲜出炉的狗毛,六只眼睛里一起疯狂冒出红色小心心。
    乡下没什么洗三仪式,也就是姜老太抱着狗毛,用大葱沾水,在他后腰、屁股和大腿上打了几下,狗毛非常配合地扯着嗓子大哭,全家人都很欢喜。
    但让姜芙更欢喜的是,姜老太发话,说她要去镇上赶大集,带上三个小的。
    主要是去给狗毛扯块细布,家里的布都太糙了,小孩子皮肤嫩,实在用不了。
    四个人坐着姜老六家的骡车,一大早出发,顺利到了镇上。
    说是大集,其实就是周围几个村子的村民每十天在这里交换东西,基本上都是以农副产品为主。
    但因为持续了很多年,所以每到这一天,镇上还是很热闹的。
    没看牛毛和猪毛一下骡车,就兴奋地哇哇直叫吗?只有姜芙看了看四周,心都凉了……这镇上也很破啊!
    难道她要找机会去县里看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