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卿认为,封王如何?”
    “……”
    朱慈烺的话一出,就如同将水倒进了热油里,大殿顿时炸开了锅。
    刚刚已经平息下来的姜曰广,首先跳出来反对道:
    “虽说内举不避亲;但赏罚分明,方为明君所为。
    我大明除开国功臣外,鲜有封爵者,更何况是封王?
    陛下,此议万万不可。
    如陛下今日无故封王,臣立马撞死在大殿上。”
    其他大臣也觉得这是乱命,纷纷跪倒,请皇上万不可乱封。
    眼见着群情激愤,朱慈烺眼中精光一闪,对着一旁的王国梓道:
    “姐夫,你劳苦功高,非王爵不能彰显功绩。
    只是……”
    王国梓见这个小皇帝将自己架在火上烤,就知道他憋着坏呢。
    不过,这都是些小伎俩,他不以为意的道:
    “臣尺寸之功,岂敢封王。”
    眼见到了图穷匕见的时候,小皇帝突然开口道:
    “朕奖罚分明,有功之臣,就需封赏。
    这样吧:
    驸马王国梓自先帝十六年以来,奉旨平湖广,剿张献忠,败李自成;劳苦功高、忠义可勉,特升任京卫指挥使!”
    当这道任命一出,大殿上的群臣都是哗然。
    原因很简单:
    如果龙椅上坐的是朱元璋,那这一道命令,实可谓是恩宠有加。
    因为大明刚立国的时候,京卫指挥使掌统卫军,番上宿卫,护卫宫禁,守御城门,拱卫京师。
    可以说,当时的京卫指挥使,是权倾朝野,非皇帝亲信不能担此要职。
    但自从朱棣登基之后,他就感到一个衙门集权太过严重,对皇权是一种威胁。
    所以,他就有意分化京卫指挥使司的权柄。
    到了明末,原归属京卫指挥使统辖的锦衣卫,早就成了只对皇帝负责的天子亲军;他们任何的奏报,都不需要经过京卫衙门。
    至于它下面统辖的其他十几个京卫,有的已经划归团营管辖;有的则划归了御马监。
    总之,这个衙门经过好几次拆解后,已经只剩下一个空壳,根本没什么实权。
    皇帝这样的封赏,根本就是口惠而实不至。
    ……
    王国梓对此,倒是处之泰然;他根本不理会身边或同情、或幸灾乐祸的众人。
    龙椅上的朱慈烺,也想从他脸上捕捉哪怕一丝的表情。
    可是,令他失望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