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三、二、一——射!
    "
    陈长安的吼声淹没在震耳欲聋的呼啸中。
    十二根无缝钢管同时喷吐出火舌,火箭弹拖着橙红色的尾焰划破夜空,像一群愤怒的火鸟扑向五公里外的目标区。
    整个山谷都在颤抖。
    王铁山死死捂住耳朵,张大嘴巴抵抗着冲击波。
    他看见陈长安站在射架旁,眼镜片上反射着漫天火光,脸上是一种近乎宗教狂热的专注神情。
    第一波火箭弹还未落地,第二波已经升空。
    然后是第三波、第四波。
    短短三十秒内,四十八枚火箭弹倾泻而出,将远处的山坳变成了一片火海。
    爆炸的闪光连成一片,远远看去,仿佛有无数雷电同时劈向大地。
    "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
    装填手们欢呼雀跃,有人甚至跪下来亲吻土地。
    陈长安却一言不,快步走向观测点。
    他需要亲眼确认打击效果——这种用苏联"
    喀秋莎"
    火箭炮图纸改造的简易多管火箭炮,到底有多大实战价值。
    望远镜里,目标区的景象令他呼吸一滞。
    原本矗立着的日军碉堡群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冒着浓烟的弹坑群。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饱和打击下像纸糊的一样脆弱,残存的火焰中偶尔可见扭曲的金属框架。
    "
    这这简直是一场钢铁暴雨"
    王铁山喃喃道。
    陈长安放下望远镜,手指微微抖。
    这不是恐惧,而是创造者看到自己作品挥威力的震撼。
    那些火箭弹的推进剂是他用棉花和硝酸自制的硝化棉,弹体是兵工厂拉制的无缝钢管,简易陀螺仪确保了一定精度——所有材料都来自这片被战火蹂躏的土地,现在它们以最暴烈的方式回到了侵略者身上。
    "
    记录数据。
    "
    他的声音异常平静,"
    第一轮齐射散布半径45米,覆盖面积约6ooo平方米,毁伤效果达到预期。
    "
    身后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李云龙飞身下马,满脸通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