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长安接过碗,指尖传来的温度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手已经冻得麻。
    四月的太行山,夜晚依然寒气逼人。
    他啜了一口茶,苦涩的味道让他精神一振。
    "
    王师傅,您看这个风嘴角度"
    陈长安指向转炉底部的一个铜制部件。
    王铁山眯起独眼,粗糙的手指抚过铜件表面:"
    再往下斜五分,汉阳厂的老张当年说过,贝塞麦转炉的风要贴着钢水走,不能直着吹。
    "
    陈长安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本油渍斑斑的笔记本,就着马灯的光快画了几笔。
    笔记本的页边已经卷曲黄,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化学方程式和机械草图。
    "
    王师傅,您当年在汉阳厂真的见过这种转炉?"
    老人没有立即回答。
    他走到山洞角落,从一堆破布下面拖出一个樟木箱子。
    箱子上积了厚厚的灰尘,铜锁已经锈得绿。
    王铁山从腰间摸出一把小钥匙,费了些力气才打开。
    "
    光绪二十三年,张之洞大人从英国买回两台贝塞麦转炉。
    "
    王铁山的声音忽然变得异常清晰,仿佛回到了青年时代,"
    一台装在汉阳,一台被秘密运到了太原。
    "
    箱子里是一叠泛黄的图纸,边缘已经脆裂。
    王铁山小心翼翼地展开其中一张,上面用精细的工笔画着一台机械设备的剖面图,旁边密密麻麻标注着繁体字和英文术语。
    "
    这是"
    陈长安屏住了呼吸。
    "
    汉阳厂的命根子。
    "
    王铁山咧嘴一笑,露出仅剩的三颗黄牙,"
    当年八国联军打进来,老师傅们拼了命保下来的。
    后来军阀混战,我师父带着图纸逃到山西,临死前交给了我。
    "
    陈长安的手指轻轻抚过图纸上的线条,那些百年前的设计精确得令人惊叹。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前世在钢厂学到的那些"
    先进技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