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末,蒙蒙细雨冲散了夏日的炎热。
    新建成青山福利院门口,汇集了上千人,他们是来送敬爱的刘院长最后一程。
    这些人中最大的已经四十多岁了,小的只有十几岁。
    大多是从福利院走出去的孩子,还有他们的家人。
    还有很多都是身体上有残缺的,为了减轻刘院长的负担,他们在年满18岁以前,就主动离开了福利院。
    由于托尼的特别关注,史塔克基金会的资金给的足,不到七个月新的福利院就已经修建完成。
    而这一天,敬爱的刘院长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而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孩子们能够住在干净宽敞的房间里,不再为了经费不足,吃不好,穿不暖。
    人群分开从中间让开一条道路,刘远推着轮椅走来,轮椅上的老人身形消瘦,可她的目光清澈有神,难掩心中的喜悦。
    刘文清撑着黑色的大伞,为她遮挡着天上的蒙蒙细雨。
    旁边是一个4o多岁拄着拐杖的中年,他是刘院长第一个照顾的孩子,也是所有人的老大哥刘平安。
    哪怕是身体不便,他也要紧紧的跟着轮椅。
    所有人在轮椅走过身边的时候,都会呼唤道:“妈妈!”
    “院长妈妈!”
    “刘妈妈!”
    “刘奶奶!”
    “姥姥!”
    刘院长微笑着,她尽量用目光把每一个人都记住,可是眼里充盈着泪水,一切都是那么的朦胧。
    刘远推着她来到了塑像前,那里有一条红色的彩带,这个剪彩必须由刘院长亲自来。
    刘院长颤抖的伸出手,她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了。
    刘远和刘文清拉住彩带,刘平安握着刘院长的手,拿起剪刀轻轻的剪断彩绸。
    在这一刻,塑像上的绸布脱落,塑像是青年时期的刘院长,围在她身边的是一群孩子。
    基座上铭刻着:付出一生的爱!
    可敬的院长妈妈:刘凤英!
    一名只有一只手臂的青年,他也是这里走出去的孩子。
    他用诚挚的感情讲述着刘院长的生平,台下无数人默默的流泪。
    而这一切距离刘院长似乎越来越远,她已经听不清楚外界的声音了。
    此刻她满足的笑着,用极其微弱声音说道:“谢谢孩子们!
    我这辈子没遗憾了…………”
    刘远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淌出来,刘院长那最后的呢喃他听到了,这位可敬的人走了!
    ……………………………………
    一个月后,羊城中山大学。
    刘远拿着转学的手续走出了教务大楼,他望着生活了三年的校园颇为感慨。
    有了托尼的帮助,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已经接受了他的转学申请。
    不需要提供雅思成绩和学分转换,不过他要从大二开始重新上课,而且要明年才能入学。
    现在的刘远,对于文凭已经不那么在乎了,但是刘院长当初的希望,是能够教导出一个大学生来。
    等大学毕业以后,他会把毕业证书烧给她。
    自从办完刘院长的葬礼之后,那些兄弟姐妹们都回归了自己的生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