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一月,袁绍令书记官陈琳撰写讨操檄文,官渡之战开始。
    袁绍亲自出征。
    审配、逢纪主持军事,田丰、荀谌、许攸随军谋士,大将颜良、张郃为帅。
    六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南下,欲渡过黄河,直取许都。
    曹操自然积极应战。
    颜良统军十万,进驻白马,袁绍则率领大军至黎阳。
    袁绍想一鼓作气,快速击溃曹操。
    但事与愿违,仅仅白马一役,就鏖战了数月。
    最终,曹军击溃颜良所部。
    没有骑着赤兔的关羽,颜良虽然狼狈而逃,倒是全身而退,活了下来。
    不过,介于袁绍势大,军中又多骑兵,曹操不敢在开阔的黄河以北和袁绍决战。
    遂迁徙当地民众,渡过黄河,撤向官渡。
    黄河以南,是曹操的地盘,在这里决战,自然对曹操有利。
    虽然白马失利,但袁绍依仗兵马雄厚,人多势众,决战心理不变,依然挥师渡河。
    渡河后,袁曹两军在延津再次开战。
    袁绍派出刘备和大将高览出战。
    对了,这个时候的刘备,依然在袁绍帐下。
    结果,再次被曹军打败。
    不仅败了,连高览也被夏侯惇一枪挑杀。
    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很正常!
    没有诸葛亮也没有徐庶,刘备那点军事能力,哪能和拥有一大堆谋臣的曹操相比?
    高览更是一武夫,谋略匮乏。
    何况,关、张、赵固然勇猛无敌,可典韦、许褚、夏侯惇等将,又岂是吃素的?
    没有张绣降曹一事,也就没有曹操强纳绉氏一幕,那么,不管是曹安民还是曹昂,亦或典韦,自然还在。
    兵法军阵不如,猛将不敌,失败理所当然。
    高览虽号称河北名将,名气颇大,但距离颜良、张合这等猛将,还是有不小差距。
    死于‘千军猛将’夏侯惇枪下,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如此,白马、延津两战,袁军损兵折将,锐气大挫。
    曹操是个谨慎小心的人。
    并没有因为此前两战获胜,就得意忘形。
    相反,曹军虽胜,却再次撤退,引军回官渡驻防。
    曹军退还官渡后,袁军集结于阳武。
    军中多名谋士劝解,让袁绍放弃快速决战的想法,但袁绍皆不听。
    也是。
    阿满那厮,我袁本初还有不了解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