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最后成或不成,不恶了你们夫妻间的感情,就不算坏事。”
    杜秀娘的建议,杜明月是听得仔细了。
    杜明月心头也在盘算着,如何拿捏了分寸,到时候与夫君好好的谈谈这些家庭琐碎事。
    倒不是杜明月不想与夫君赵子殷来个夫唱妇随。
    只是,杜明月是心头有苦自知,她啊,对那些红颜知己会得什么诗啊,词啊,画啊,琴啊,棋啊的东西,完全是十窍通了九窍,实则一窍不通。
    六月,天更热了。
    原在书院里读书的赵子厚,在某日晚间,被亲娘李氏留了下来。
    喜字堂内,母子二人述了话。
    夫人李氏一边打量着小儿子赵子厚的神色,一边提了话头,道:“你二哥今个春,是成了亲。
    为娘心底的大石头是落下一块。
    按说,你年纪不小了,也是时候成家了。”
    “子厚,跟娘说说,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媳妇?”
    夫人李氏打趣道:“你说了,娘相看时,才好清楚给你挑个什么样的姑娘最合适。”
    嘴里如是讲,夫人李氏的心里头,却是盘算着把娘家侄女娶回来当小儿子媳妇,算是亲上加亲。
    那会儿,夫人李氏给嫡长子赵子齐挑媳妇,是巴望着家世好,姑娘沉稳大度,能一肩担起宗妇的责任。
    现如今,给小儿子赵子厚挑媳妇,夫人李氏自然是想可心着挑了顺眼舒服的。
    在夫人李氏看来,小儿子不是宗族嗣子,将来挑赵家大梁的自然也不是小儿子。
    她啊,对小儿子媳妇的家世,也就是不挑剔的。
    李二姑娘这个娘家的嫡亲侄女,在夫人李氏眼中,模样好,性格也是爽快。
    配上小儿子赵子厚的木讷,二人真真是互补调合着。
    “啊……”
    赵子厚涨红了脸,半晌后,憋不出一个字来。
    夫人李氏看着小儿子的受囧模样,是哈哈笑了起来。
    次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昨天与母亲的谈话,让赵子厚心里起了波澜。
    他在去书院的途中,叫停了车夫,半道里进了一家琴社,是买下了一架弦琴。
    打出了琴社后,赵子厚神色颇是复杂。
    那模样似乎忐忑不安着,又似乎有许多的期许?
    《诗经》中的关睢篇有言。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